创新投融资机制
促进社会投资“增速扩容”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10-24 21:55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 赵超、吴雨)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为社会有效投资拓展更大空间,这无疑为正在努力寻找机会的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资本更一步增添了动力。
"社会投资和民营资本进入之前由政府资金和国有企业投资主体的领域,能够有效改革过去由单一投资主体主导带来的弊端,更好地让市场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营造公平竞争、协调发展的市场环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项安波说。
早在今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决定,在铁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重大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工程,油气管网及储气设施、现代煤化工和石化产业基地等方面,推出80个示范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以合资、独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建设营运。
但是,项目清单公布后,并未立刻引得民间资本蜂拥而至,一些民间资本显得顾虑重重,担心资金有效来源、投资后权益保障等问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17.5%,增速比1至8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加速并非一日之功,营商环境和盈利前景根本改善才可能从根本上激发民间投资的热情。"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玉伟说。
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首先给社会投资和民间资本投资"扩容",使更多领域为它们敞开大门:
——进一步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水电、核电等项目,建设跨区输电通道、区域主干电网、分布式电源并网等工程和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
——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引入民间战略投资者,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宽带接入网络建设运营,参与卫星导航地面应用系统等国家民用空间设施建设,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
——加快实施引进民间资本的铁路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港口、内河航运设施及枢纽机场、干线机场等建设,投资城镇供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公共交通等;
——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运营农业、水利工程,与国有、集体投资享有同等政策待遇;
——落实支持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对教育、医疗、养老、体育健身和文化设施等加大投资。
专家指出,社会投资和民间资本不仅能进得来,更重要的是留得住、能受益,这就需要形成利益保障体系。
"目前一些重大领域工程项目还有资金缺口,需要通过吸引各个方面资金,尤其需要长期稳定、低成本的资金,这势必不能缺少政策性金融的支持。"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
因此,会议在"扩容"的基本上,进一步提出为社会投资和民间资本"增速"的具体措施,包括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投资补助、基金注资、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优先支持引入社会资本的项目;支持开展排污权、收费权、购买服务协议质(抵)押等担保贷款业务,探索利用工程供水、供热、发电、污水垃圾处理等预期收益质押贷款;发展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
今年前9个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4.7%,民间资本已在投资中居于主角地位。正如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所提出的,让社会投资涓涓细流汇成促发展、增福祉的澎湃浪潮。
李克强开放“禁区”调动社会资本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10-25 19:39 来源: 一财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为社会有效投资拓展更大空间等事项。国有资本的加大投入,无论是哪个领域,都容易引发外界的争议,而社会资本则是市场自由的精灵,他们往往能寻找到最佳的项目。不过,当下的现实却是不少领域,国有资本进去效率并不高,但有能量的社会资本又隔着“玻璃门”进不去。
如今,这扇门正在被强劲的改革之风吹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为社会有效投资拓展更大空间等事项。担任总理以来,李克强已经很多次为社会资本呐喊,为他们推开充斥着垄断和壁垒的市场之门。
这次会议指出,创新投融资机制,在更多领域向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资本敞开大门,与其他简政放权措施形成组合拳,以改革举措打破不合理的垄断和市场壁垒,营造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投资环境。
看似平淡无奇的措辞,却是李克强受市场启发的举措。今年7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有多位企业家谈到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就直言,“只要有公平竞争的环境,企业自己就可以做好!”李克强连连点头,称赞董明珠的建议“很有启发”。
当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9月出口的情形有所好转,但是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却增速不断下滑。由于不宜启动“四万亿”这样的大规模投资计划,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经济建设就是最佳的选择。正如李克强在当天常务会议上所言:“投资不能仅靠政府,而要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充分吸引社会、民间投资。”
打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就是政府的锦囊妙计。如果一个领域,社会资本都不能入门,那根本就无从竞争,更何谈公平。为此,开放的先手棋就是大开方便之门,让禁区成为“景区”,各类投资者都能进来饱览“风景”。
且看此番推行五条措施:一是进一步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水电、核电等项目;二是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引入民间战略投资者;三是加快实施引进民间资本的铁路、港口、环境项目;四是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投资生态建设项目;五是落实支持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对教育、医疗、养老、体育健身和文化设施等加大投资。
这些举措不只是开放某些领域,更是持续开放的信号。中国高储蓄率的民间社会基本上不缺钱,缺的是投资渠道和投资机会,当然,对普通人群而言,还需要一个集纳闲散资金的平台。比如,通过众筹等网络创新模式,已经有越来越多钱流向有资金需求的项目。不过,从国家层面看,调动社会资本还需要更大规模开放政策。
要知道,开放并不只是对外开放,也有对内开放。正如此次常务会议一口气推出的五大举措,条条都涉及对社会资本开放。一些领域过去很少甚至完全没有向民间资本开放,像核电、基础电信等领域;还有一些领域的投资之门此前只能伸进去一只手,现在则是可以探进整个身子,比如水电、内河运输、垃圾处理等。
显然,当下对社会资本的开放,有两个方面的动力:一方面,决策层的开放意识与观念都到达一个全新的高度,并且形成共识,那就是让社会资本进入的禁区越少越好;另一面,经济的发展后劲需要社会资本发力,要调动它们的积极性必须有甜头,如今经济下行的压力在倒闭政府的改革,只有吸引社会资本扩大投资,国家社会才可能双赢。
正如此番常务会议所指出,“使投资者在平等竞争中获取合理收益,有利于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潜力,改善当前投资动力不足的状况,稳定有效投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促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
具体而言,李克强在会上就积极鼓励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他说,要让社会投资与政府投资相辅相成。“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有过类似的探索,有关部门要注重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积极推广试点经验,在更大范围内拓展广泛的投资空间。”
我们可以设想,在未来还会有更多的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合作的模式也会丰富多彩,当经济“禁区”越来越少,不同所有制资本能够融合发展,中国经济的效率才会越来越高。如此,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就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当然,政府所要做的并不只是将大门打开,也还需要提供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为市场服务、为公众服务,才能真正让社会投资者放心投入。(田享华)
创新投融资体制为经济活力“松绑”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10-27 09:09 来源: 新华每日财经分析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为社会有效投资拓展更大空间。在经济下行压力明显、投资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进一步向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敞开门户将释放更为可观的制度性红利。
本届政府自履新以来一直致力于通过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制度红利,为经济增长创造动力。从简政放权到从开放更多投资领域,从为小微企业减负到多路并进缓解融资成本问题,一项项举措致力于破除中国经济的体制性羁绊。改革释放的红利也日益显现,前三季度经济增速虽然有所下降,但新兴产业与服务业显现出强劲增长的态势,成为今后稳增长与推进改革的保障。
投资领域的对内开放成为体制改革的亮点之一。去年8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今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铁路、港口、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出80个示范项目,公开招标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以合资、独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建设营运。9月底铁路发展基金正式设立。投融资改革使得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突破体制性障碍进入更多的领域,而民营资本的介入也会加快上述领域改革的推进。
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项配套制度的保障。不可否认,民间资本对投资仍心存疑虑,前期的体制改革遇到新的瓶颈。要想让社会资本安心投资,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特别是配套措施的到位。
面对诸多疑虑和不确定性,24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给出了掷地有声的答案。会议一方面继续扩大对民间资本开放的投资领域,另一方面提出大力创新融资方式,优化政府投资方向,发展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支持重点领域建设项目开展股权和债券融资等措施,以解决民间资本的融资难题,保障民间资本的权益,消除民间资本的投资顾虑,增强民间资本的信心。
要激发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需要不断去除束缚民间资本的体制、机制性桎梏。而随着这些桎梏的逐步去除,经济的活力也会不断增强。(记者 崇大海)